【学史崇德】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财税学院“探访上海红色精神”实践队参观上海周公馆和孙中山旧居

发布者:袁媛发布时间:2021-07-17浏览次数:185


711日,财政税务学院“探访上海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前往上海红色实践基地展开党史知识学习活动。分团委书记韩睿子、分团委副书记甘甜、2019级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刘紫斌、校青年骨干党史宣讲团成员邢志斌、分团委学生副书记葛竹欣、湖北省第八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董炬峰、2019级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委员王钰萍和研究生党员刘雪玲一行八人前往上海参观周公馆和孙中山旧居。

实践队成员首先参观了周公馆旧址。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了进行国共谈判,中国共产党于19466月代表团决定在此设立驻沪办事处,这便是周公馆的由来。周总理的房间里只有简朴的办公桌和床,床边放着一个使用了二十多年的皮箱,处处彰显着周总理廉洁奉公、克己节约的生活作风;董必武同志的房间是三楼中光线最差的,家具只有简朴的办公桌和床。这些陈列也真实地向我们这些后辈展示着老一辈革命家是如何一生忘己奉献,用自己的大好年华,用自己的满腔革命热忱,为我们换来现世的安稳生活。

随后,实践队成员参观了周公馆展厅。它概括反映了19466月至19473月周恩来、董必武等在上海领导“办事处”积极宣传中共坚持和平、民主、坚持政协决议,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统一战线的斗争史迹。展厅陈列了周恩来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周恩来与著名民主人士郭沫若、沈钧儒、马叙伦等人晤谈的珍贵历史照片。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旧址)的史迹陈列表明,在艰难复杂的形式下,周恩来等人坚定地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指示,赢得了各阶层的同情和支持,有力的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为促进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参观周公馆完毕后,实践队成员一起参观了孙中山故居。这里不仅是孙中山生活和革命活动的地方,也是其思想发展和飞跃的历史见证。1922年,孙中山在那里会见李大钊、林伯渠和马林,就中国革命和改组国民党问题进行交谈,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北伐战争的理论和实践重大进展。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第一次国内革命的高涨,也体现了孙中山、宋庆龄革命思想的升华和为中国民主主义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

接着,团队成员来到了孙中山文物馆,近距离参观学习了三百余件文物、手迹和资料。孙中山先生奔走海内外开展革命活动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大家更为直观地感受到孙中山先生推动中国革命的历史功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相传,周恩来、孙中山等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宝贵财富。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从英雄人物身上体悟道德风范,锤炼高尚品德,在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接力好属于我们时代的一棒,让党在新的跋山涉水中创造更大的辉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如今,我们正在享受着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红色江山”,一定不能忘记共产党人的初心,要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要时刻牢记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自我定力,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青年是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学史崇德,就是要在重温历史中经受思想洗礼、精神锻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精神。(通讯员:王钰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