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中午,财政税务学院第18期“财”思泉涌·教学研讨会在文泉北60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主题是“全球公共财政学的教学设计与课程思政”。研讨会由财政税务学院魏福成副院长主持,财政税务学院张克中院长和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万欣副教授主讲。参会领导和嘉宾还有财政系系主任祁毓老师、税务系系主任庄佳强老师,财政系周春英、陈高、马媛媛、刘潘、庄嘉霖和税务系王宝顺、刘庆、张子尧等各位老师,教学秘书以及学生代表。与会师生就《全球公共财政学》的教学设计与课程思政进行了探讨。
张克中院长讲述了《全球公共财政学》的课程设计与思考。张老师基于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了全球视野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然后以全球面临的三大公共危机回答了“为什么需要全球公共财政学”这一问题。张老师强调,全球化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的边界被贸易网络、科技和生态外溢效应所突破,使得全球公共问题的解决需要跳出传统“国家辖域观”的窠臼,并加深了我们对于国家与市场的理解。在理论体系上,张老师以全球共同危机和全球公共物品两个重要概念出发,提出了全球公共财政学的理论基础和内容框架,从全球公共物品融资、全球财政协调、国际税收竞争与合作和全球不平等等视角确定了全球公共财政学区别于传统财政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领域,并从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全球公共财政学的未来展望。
万欣老师从学生培养的视角详细阐述了《全球公共财政学》的课程教学及其反思。面对学生专业认知差异、课程理论部分较为前沿以及教学支撑案例较少的尴尬境地,万老师提出了建设“内容有深度、讲授有广度、课堂有温度”的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提供足够的数据图表、教学案例、模拟联合国大会、雨课堂投票和课堂辩论等形式理解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并通过学生课堂展示环节的组织和多样性评价和引导,让学生加深了对于全球公共事务管理和全球治理的认识。
随后,与会同学们从全球公共财政学的课程体系、课程实践、案例资源更新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学生代表对于课堂教学中“先猜想、后求证”、小组展示的教学方式以及跨学科交流的启发性表达了赞同,并对课堂展示环节提出建议。
参会老师们反响热烈,纷纷就课程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祁毓老师、庄佳强老师分别就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公共物品与全球公共物品进行了辨析,提出了基于全球财政属性的疑惑。税务系俞杰老师、财政系孙玉坤老师分别提出了政治、宗教、文化等导致全球协调困难等客观现实问题。陈高老师和刘庆老师提出了全球公共财政学知识体系构建的问题,表示须在国家和市场之间设计一个新的理论。叶菁菁老师提出了合作博弈分析框架问题。马媛媛老师提出了国际组织内部政治趋同性问题,并提出增加现实案例的建议。鄢伟波老师重申了财政与国家的关系,并提出适用于全球财政治理的设想。亓寿伟老师建议构建一个新路径以达到新型治理体系的问题。王宝顺老师建议使用成本收益的分析框架,并以公共物品的客观性来说明全球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张子尧老师提出了财政先于国家存在的可能性,从而有必要跳出国家概念,对一些习以为常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的问题。庄嘉霖老师提出了区别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全球公共财政学中的主体关系。对此,张克中院长和万欣老师进行了一一回复。
最后,魏福成副院长作总结发言,对两位老师的教学分享表示感谢,认为这门课程是一个从0到1的课程和创新,对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并预祝这门课程对应的教材顺利出版。至此,财政税务学院第18期“财”思泉涌·教学研讨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