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思泉涌·学术研讨会(第68期):周泽茜老师谈产业集群与生产网络

发布者:陈三攀发布时间:2025-09-16浏览次数:10

9月11日上午,“财”思泉涌·学术研讨会(第68期)在文泉楼北60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财政税务学院周泽茜老师带来题为“Industrial Clustering with Production Networks: Micro Evidence and Aggregate Implications in China”的学术报告。会议由王筱筱老师主持,财政税务学院部分教师以及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议。

周泽茜老师首先分享了文章研究的动机与背景。她提到,产业集群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例如硅谷、中关村、班加罗尔这样的IT产业集群。这些集群能够让同一产业的临近企业实现马歇尔外部性(共享投入品、构建劳动力池、产生知识溢出)。然而具有投入——产出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在空间上也倾向于集中,形成纵向产业集群,这有助于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产生生产外部性,减少匹配摩擦,便于采购和销售。尽管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已被广泛研究,但纵向集群如何使企业受益的微观证据仍显不足,这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方向。

接着,周泽茜老师详细阐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她介绍了新的产业集群测度方法,创新性地将投入产出表衡量的生产网络纳入新的指标构建,利用这套指标能够综合反映横向和纵向集群对企业的影响。微观实证证据表明,产业集群通过提高企业的生产率、降低采购成本和促进创新来影响企业表现,其中基于上下游的纵向集群起到关键作用。此外,周老师还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地方企业进入退出动态和产业规模增长的影响。她指出横向集群的竞争效应超过聚集效应,长期无法带动同类产业的持续增长,而纵向集群则通过完善地方产业链实现互补优势,能显著促进地方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增长。在政策含义方面,她强调地方产业政策应充分考虑生产网络的特点,鼓励纵向产业集聚,并进行链式招商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

报告过程中,参会教师和同学们就产业集群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场气氛热烈。最后,王筱筱老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增强了同学们对产业集群与生产网络相关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同学们对相关研究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文字:高思芸)